食品加工與包裝機自動化顯主動發展趨勢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9-10-27
上一條:食品業促進四類包裝機械發展加快步伐
下一條:明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將會進一步增加
談到國內企業近十幾年來的變化,何理事長也十分驚嘆于這些企業的變化:“在20年前,我們去青島啤酒廠考察,窄小的生產車間里有很多裝箱的工人。由于生產規模的不斷加大,工人也不斷增多。而廠房不能無限制的擴大來容納不斷增多的工人,所以物流等自動化技術應運而生。”
據何理事長介紹,我國的食品和包裝機械已由簡單生產線向自動化生產線發展,其單線的生產規模也在不斷提升,如啤酒灌裝線已達到50000瓶/小時。從卸箱開始一直到裝箱下線,基本上不用人工操作,有些飲料生產車間基本上做到無人化管理。而物流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就使得整個食品加工與包裝生產線得到完善,一個完整的食品加工鏈就形成了。
新技術推廣尚待市場需求配合
談到食品包裝新技術的應用,何理事長舉例說;“幾年前,國外的一些食品廠中應用的包裝機械產品就應用到了自動識別功能,這就為多種類的產品封裝在一起提供了極大方便。實現快速而且準確包裝的同時,排除了人工操作的視覺及體力的疲勞等因素。但這種技術在國內應用還較少,所以在國內推廣新技術必須要考慮市場需求、消費觀念等因素。”何理事長所講的自動識別功能指的就是自動識別包裝材料的厚度、硬度、反彈力等,通過電腦反饋到機械手調整動作幅度,保證不反彈;同時,保證各種不同的產品裝到同一盒中,其排列是有規律的。由于生產線傳遞的產品是無序的,那么則需要探頭掃描來確定不同形狀的物料位置,然后反饋給不同機械手,這樣它就會準確無誤地將物品按準確的位置及方向放入托盤中。
而面對如此精準而又節省人力的方法,大多數國內的企業還是說了“不”。
何理事長指出,國外發達國家的知名食品廠,產品需求量很大,這樣應用一些新技術可以直接使得生產效率明顯提高,引進技術的成本就很大降低了。而國內大多本土的食品廠以中小規模企業為主,這種提高效率的優勢并不明顯。同時,中國的食品工業,尤其是食品包裝業長期需要引進大量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國的大型包裝企業的精端設備市場份額幾乎被國外設備占據。這種被動的發展局面往往使得國內的食品加工廠在被逼無奈的時候,才會選擇利用自動化技術來升級設備。所以,何理事長認為中國包裝工業應該從實際出發,引進技術的同時,自主創新也必不可少,這樣才能生產出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設備。[穗華機械摘編]
2009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