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發展趨勢與預期目標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9-12-16
上一條:2010年中國大規模國際包裝展領先行業潮流
下一條:裝備制造業四變化 信息化特點鮮明
措施與建議
調整結構和組建集約化大型企業集團
我國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制造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缺乏技術力量,缺乏自我發展能力,難以實現技術密集型的規模生產,難以滿足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更難以與國際市場接軌能與競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抓好大的,入活小的,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推進企業技術進步,鼓勵、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向技術改造,形成面向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機制。積極走企業集約化道路,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和跨所有制經營的大企業集團,參與市場競爭,使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在品種和數量上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增加出口。
研究區域布局,促進整體協調發展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地理、農業、經濟、社會條件的地域性差異大,農業制定了綜合農業區劃與專題區劃。稻米、小麥、油料作物,棉、茶、土特產品的種植各地差異很大,區域性強。為了研究符合國情的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發展戰略,有必要研究影響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品種與數量發展的地域性差異。進行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生產企業的合理布局,進行規劃,促進整個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的發展。
堅持科技進步,提高技術水平
堅持依靠科技進步,走提高企業科技水平和勞動者素質的內涵效益發展道路,盡快改變產品水平落后,投入產出比低和經濟效益差的狀況。
努力增加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進步的必要條件,也是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生產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技術開發費占銷售額的比例只有0.5%左右,與經濟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導致產品開發能力薄弱。爭取在5-10年內,企業的技術開發費能占企業銷售額的2%左右。這就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應當制定達到比例的企業能得到稅收的優惠,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